走近大国工匠 | 王曙群:脚踏实地演绎“太空之吻”

发布时间:2025-07-17作者:李悦群来源:《时事报告》增刊——《大国工匠》 点击数:0

b160d706478612a8380fda1f8353e189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王曙群的故事。


  从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七号,从天宫、天舟、天和到梦天、问天实验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首席技师王曙群是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30多年来,他坚守航天装配一线,先后参与31次太空交会对接任务,完美演绎了一个个浪漫的“太空之吻”。“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不仅是王曙群写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墙上的一句话,更是他作为航天一线工人的铮铮誓言。

367557229bf2ad79435e2c208804e722

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厂房,王曙群安装对接机构上的零件  来源:新华网


为国铸重器,产业工人圆太空梦


  航天器在高速飞行中的交会对接,好比在太空中“拧螺丝”。对接机构(用于两个航天器在轨道上固定连接的装置)可以实现两个航天器之间的捕获、校正、对接,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营提供保障。王曙群长期从事航天空间飞行器产品的总装总测工作,成功研制国内唯一差动组合测试装备。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从1995年开始研制空间对接机构,到2011年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实现“太空之吻”,整整用了16年的时间。


  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中,需要将200多个插孔同步精准插入插座。其中,对接锁是核心部件。所有的对接锁必须同步紧锁、同步分离,一丝一毫的偏差,都可能导致飞行器的飞行姿态发生严重变形。为了保证精准对接,王曙群团队逐一排查数万个零部件、上万米的导线、150多万个数据,经过一年多的苦苦摸索,终于破解了难题。回忆起日夜在车间奋战的场景,王曙群说:“很多工作都是从拧好一颗螺丝开始的。”


  凭着这股“拧螺丝”的精神,王曙群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的绝技绝活,能够在复杂的航天装备装配中做到精准无误。2023年10月,他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他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产业高技能人才。

e76d36545f1765462e2ebdc879bcc0ce

王曙群荣获202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来源:中工网


三十年磨一剑,大胆创新闯关破题


  20世纪80年代末,王曙群刚入职时,发射任务很少。任务不足,工资低,不少同事跳槽。师傅鼓励他:“工人同样大有可为。关键是要做一行爱一行,基本功要扎实,更要耐得住寂寞。”从此,热爱航天事业的王曙群潜心钻研技能。 


  王曙群说,搞航天工程,只有100分和0分的区别,没有99分,不能有任何一个细节出错,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极致。“我们的工作没有捷径,有时不走捷径才是最佳的捷径,唯有苦干、实干。”


  在对接机构研制初期,王曙群发现,导管一次合格率仅为20%左右,管路多余物清洗一次合格率为77%左右。管路对于航天产品,就像血管对人体一样重要,直接影响整个航天产品的品质。经过反复试验对比,王曙群团队将熔焊改为钎焊,对接焊改为插入焊,确定了新的清洗技术路径,实现一次合格率达到100%。这一成果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上海航天技能工人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方面“零”的突破。


  王曙群说:“科研的本质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坚持和创新中解决问题。产业工人不仅能做加工制造的体力活,也可以参与科研创新的脑力劳动。”


匠心传递,守护航天事业的春天

  2004年,刚担任班组长的王曙群接到“玉兔号”月球车研制的新任务。他大胆决定:让年轻人上。随着我国航天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任务越来越重,王曙群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培养新一代航天人当中。


  王曙群说,当下科技快速发展,产业迅速变革,知识和技能也在快速“折旧”。产业工人只有通过学习和创新,才能不被时代“折旧”。

461a23b708529501b365e26c9536c46d

王曙群带领团队认真工作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

  王曙群带领年轻人共同学习进步。一师多徒、一徒多师进行岗位能力互学培训,打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推动成立火箭总体装配工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技术比武……他先后培养出10名高级技师、8名省部级技术能手,带出了全国技术能手何启超、“95后数控国手”郑敬伟等一批技能人才。他所在的班组,实现技师比例达50%的目标,双师(技师、工程师)比例达17%。


  “航天前辈为我们这一代铺平了道路,我们这一代也要为未来的航天事业培养新的人才。”王曙群说。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李悦群

400电话:400-1096-996     联系电话:0396-2814081 2221119

邮箱:hnzmdcjxx4081@126.com      地址:河南省驻马店市盘龙山路2626号   位置地图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河南省驻马店财经学校   豫ICP备2021005790号-1   技术支持:金盾信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