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高度评价大国工匠,多次强调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对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更高要求。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大国工匠彭菲的故事。
上班通勤、移动支付、就医诊断、休闲娱乐……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和领域,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人们的行为方式。赋予机器像人一样的眼睛、做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共同成长,是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彭菲一直以来的追求。从人脸识别到视频智能分析,再到大模型训练,彭菲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17项。她是首位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也是用AI点亮美好生活的新型工匠。

彭菲获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来源:《劳动午报》
将自己的算法跑在国产芯片上
“未来,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也就有了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追求兴趣和梦想。”在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现场,彭菲作为获得者中唯一的一名女性,高高地举起荣耀奖杯。从湖南的大山走进北京的清华园,从事科研是彭菲一直以来的梦想。
2010年,彭菲进入汉王科技工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人脸识别产品进行升级。当时,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虽然打破了国外垄断,但相关产品使用的仍是国外的芯片。为了实现全面国产化,彭菲和团队从底层技术入手,阅读大量文献,一行一行地做代码优化,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算法。历经6个月的奋战,他们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核心算法,将原有算法提速近10倍,一跃成为全球最快的同类产品之一。
“将自己的算法跑在国产芯片上,是非常让人自豪的。这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产品价位从万元级降到了千元级,不仅在国内被广泛应用,还出口到了国外。”彭菲说。
后来,搭载该算法的人脸识别产品不仅被应用到APEC峰会、G20峰会等大型活动中,相关产品还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近10亿元的经济效益。
做有温度的人工智能产品
“现在,人工智能已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未来将有更多服务场景。”在彭菲眼中,人工智能不是冰冷的代码和算法,而是能够理解人们的需求,还能提供智慧的守护、安全的守望,未来还将能够感知人类的情感。
有一次在四川山区,彭菲主导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发现了山上的烟雾和火苗,并及时发出警报,避免了森林火灾的蔓延,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彭菲带领的研发团队已开发出人车结构化、烟火检测、变化区域检测、异常行为检测等100多种算法,产品的应用场景涵盖能源、教育、工业、安全等多个领域。投入使用至今,累计为国家挽回了上百亿元损失。

彭菲在工作中。来源:《时事报告》增刊——《大国工匠》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彭菲也投身到大模型的研发之中。简单地说,大模型就是参数量非常大且结构十分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可以用来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复杂的问题。彭菲负责的汉王天地大模型,就为古汉语研究、法律、办公、医养等多个领域进行AI赋能。例如,搭载了教育大模型的产品,可以进行批改作业、口语陪练、阅读陪伴等,就像专属的“AI教师”。彭菲坚信,人工智能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技术。虽然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无穷的潜力。
“你必须一直去学习”
被评为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彭菲感慨,“荣誉越大,责任越大”,“工匠精神不仅要求自己做得好,还要带动他人”。
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从业者的知识更新迭代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永远都有新东西出现,你必须一直去学习。”彭菲说,她享受不断探索新事物的过程,让自己从每项任务中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与人工智能共同成长。
在公司,彭菲没有自己的单间,和整个团队共用一间开放的大办公室,同事可以随时找她探讨。她经常带头查文献、改算法、盯测试,毫无保留地帮助团队成员,培养他们对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大国工匠的范畴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本质没有变。”彭菲说。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李悦群)